【登山準備】登山計畫書怎麼寫?範本開放下載!

by 阿寶

看過阿寶郡大山遊記的讀者,也許還記得文章裡曾提到,郡大山是我第一座自組揪團的百岳、也是我寫登山計畫書的起點。

所謂萬事起頭難,當初下筆時,多虧有前輩粉圓妹熱心分享,才能完成第一版的登山計畫書;而過去一年來,和近百位山友分享計畫書模板時,也總感受到他們對山的熱愛與安全的重視。

週末我翻開登山計畫書,重新梳理了一遍裡面的內容與格式,想藉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登山計畫書的意義、涵蓋內容與實作心得;也提供登山計畫書範本讓大家下載。

F5114D10-D1DD-46A8-A13D-0672D65DD4E8.jpg

 

為什麼要寫登山計畫書?

如果是去台北象山或台中大坑這種鄰近都市的郊山步道,的確不太需要大費周章地寫篇落落長的登山計畫書;這些步道難易度低、指標明確、人潮絡繹不絕,加上手機訊號都有通,一趟行程頂多2~3小時,在手機裡準備好GPX離線地圖即可。

但隨著登山路線的複雜度和難度提升,行程慢慢從半天拉長到一整天或需要過夜,為了上山而做的準備也會越來越多,此時登山計畫書即扮演輔助的角色,幫每位山行者按部就班地規劃行程細節,包括參與人員、路線規劃、地形分析、步程時間預估、登山保險等等,並以此和團隊成員與留守人溝通,在上山前達成活動共識。

89689152-B886-441E-830A-C1959202CB04.jpg

另外寫登山計畫書還有個好處:讓家人比較放心

以我自身為例,父母百岳只去過石門山,週末偶爾才會去大坑走走;對於他們來說,高山是危險的(特別是那些曾因為山難上過新聞的百岳),加上有些登山路線並不是整條路段都能通訊,要是我沒有即時回訊息或接電話,他們就會開始緊張,怕我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。

後來只要我有寫登山計畫書,都會傳一份給父母,告訴他們這次行程地點與時間,並提前溝通大約哪些時段會有訊號,屆時會再跟他們報平安;他們看到我與隊友是很認真地做事前準備與評估風險,久而久之,也慢慢放心地看待我去爬山這件事了。

爬山,並不僅僅是上山時的投入,更多的是在山下的事前準備。

 

開放下載!登山計畫書範本大公開

相信很多人也跟去年的我一樣,知道登山計畫書很重要,但想寫又不知該如何下筆。
這邊提供大家阿寶的郡大山登山計畫書做參考,下載後即能在Word自由編輯,改寫成屬於自己的版本。

點我下載 ▷▷【郡大山單日行程計畫書】

登山計畫書內容

我將登山計畫書分為五大類和四項附件,下面逐項說明各類細節。

登山計畫書五大類:

  1. 活動概覽
  2. 山岳路線
  3. 攜帶裝備
  4. 意外求援
  5. 花費與其他事項

四項附件:

  1. 時程規劃
  2. 山岳地形圖/高度變化圖
  3. 行前會議紀錄
  4. 成員資料/入山入園許可證

活動概覽

首先在計畫書最一開始,會寫明活動的日期、成員與留守人資料;針對「抵達登山口前」所需要知道的行車路線、接駁資訊、甚至是路況查詢,也在此一併列出,方便查閱。

成員的個人資料我習慣詳列在後面(附件四),若路線需要辦理入山證的話,直接拿入山證名冊使用就好,上面資料很詳盡。

另外也要注意團隊新手和老手的比例,一般建議新手要低於團隊總數的1/3,也就是2個老手配1個新手,這樣當有危險地形或突發狀況時,較有機會從容應對。如果你想自組團,但對某條登山路線有疑慮或感到不安,那還是找專業的嚮導帶團比較好,別為了省錢徒增登山風險,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呀。

山岳路線

這段主要介紹山岳故事與行進路線,包含會經過哪些山頭、路線是採原路來回、O型縱走、還是A進B出、是否有特殊地形。

許多新手(包含我自己)一開始會單純地用山頂海拔-登山口海拔來計算路線的爬升高度,但其實這是個謬誤,因為絕大部分的登山路線並不會從登山口就開始一路上坡到山頂,而是會在途中經歷過下坡後再繼續往上,所以要同時利用高度變化圖(附件二)來判斷總爬升與總下降高度。

有些路線還得注意管制點、國家公園管理站、接駁車的營業時間,這些都可能影響到交通和行進時程的規劃。

離線地圖也是登山計畫書的必備項目!盡量下載近期的GPX軌跡,最好有完整標示山頭、起訖點、甚至是危險地形。

攜帶裝備

分為個人裝備與團體裝備。一般短天期行程大多是自己負責自己的部分,不會有團體裝備;但如果是長天期縱走,就會考量輕量化而共用一些裝備。

伙食計畫則是列出每餐計畫吃的東西、行動糧與預備糧(實際登山時程比原訂計畫還長時吃的)。我也還在學習計算登山每日應攝取熱量,和在爽糧與輕量化之間的取捨。

點我看 ▷▷【登山準備】登山裝備檢查表|Checklist懶人包

意外求援

上山的唯一目標,是平安下山。

寫登山計畫書時,必須事先想好團隊的撤退時間點,一般我會規劃天黑前1~2小時抵達山屋/營地或返抵登山口,寧願摸早黑也不要摸晚黑;也要和留守人談好回報時間,讓他了解隊伍狀況,在山難發生時能作為山下的聯繫窗口。

過去有些山難肇因於隊伍過於分散,成員落單迷途後失溫死亡。假設今天的情況是大家一起走,前後互相照應,也許故事就能改寫;所以既然一起相約上山,請也有這決心要和團隊一起下山,不論腳程快慢,都不要讓自己或隊友落單。

如果山下沒有適合的留守人,也不必擔心!林務局和戶外安全推廣協會共同成立了第三方協同留守平台,設有免費留守服務供山友保存登山行程計畫,以及回報位置與人員狀況等資訊。

點我看 ▷▷【登山準備】登山綜合保險|各縣市規範|線上投保教學

「一般社會生活裡面講撤退,是一個負面的字眼,可是在山上不一樣。你要撤退就要回程,回程的艱難與挑戰也不亞於你要往前進的那條路。所以撤退代表著你還要付出額外的努力。所有在大自然裡面從事冒險或探險的人都知道,我們的目的其實是旅程,而不是終點。」

- 詹偉雄,《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》製作人

花費與其他事項

花費又可分為個人開銷和團隊平分項目。

個人開銷最常見的是到集合點的交通費和行動糧,團隊常出現的共同開支則包含接駁、D0住宿、山屋營位費用、登山險、公糧;逐項列出可以讓我們下山後,很快地算(結)出(清)花(債)費(務)。

關於天氣,每隊的目標與願意承擔的風險都不同,端看大家在上山前能達成什麼共識。以我們為例,我們不太喜歡遇雨,想到要穿著雨衣褲爬山就覺得麻煩,更討厭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卻一片白牆,所以當天氣預報顯示很高機率會下雨時,我們會毅然決然地倒團,等下次天氣好時再上。除了中央氣象局的資訊外,也有很多山行者用Windy看天氣預報。

點我看 ▷▷【登山準備】超實用APP推薦!教你用Windy看天氣

附件一:時程規劃

以團隊集合的時間為起點,開始沙盤推演走到每個里程碑時,大約會是幾點。我習慣將起迄點與山頭用另一種顏色標示,行進時才能一瞥眼就看見。

如果不確定自己的行進速度,可以先拿上河文化預估的時間來安排,然後每次上山時都記錄一下自己的步行時間,下山後再回推這樣的速度是上河文化的幾倍,幾次下來,大概就能知道自己上下坡的速度了。

附件二:山岳地形圖/高度變化圖

山岳地形圖可以參考國家公園網站林務局台灣山林悠遊網

高度變化圖除了剛剛提到的上河文化外,馬克褚工作室也有非常豐富的山岳紀錄。

附件三:行前會議紀錄

辛苦寫完登山計畫書後,還有最後一個很重要的步驟:上山前和所有團隊成員約時間,大家坐下來一起走一遍登山計畫書的內容,確保彼此資訊是一致的,也可以互相了解體能狀況、分配任務角色。

附件四:成員資料/入山入園許可證

每位成員的姓名、性別、手機、出生年月日、身分證字號、緊急連絡人與電話。

若有入山證或入園證的話,也別忘了印出來隨身攜帶。

恭喜你大功告成!

最後將檔案存到手機,或印出來做防水處理,就等著開開心心上山啦~

實作心得

平均來說,我要花2~3小時才能完成一份登山計畫書;不單是開啟Word檔打字,更多時間是花在蒐集資料、判讀地形,以及反覆驗證資訊是否正確。

雖然寫起來花時間,但過程中能讓我更了解登山路線並降低活動風險,那份踏實感和單憑翻過幾篇遊記就上山相比,是截然不同的。

這次分享的範本是以郡大山單日行程為原型,後續要改寫成多日行程也滿容易的,希望能幫助大家在下筆時比較有方向;最後也再次感謝當初粉圓妹的熱心分享,才有今天這篇文章,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。

我們下座山見!

別人也在看...

留下留言